旗津天聖宮沿革

    本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(中殿),十三太保(龍側),鐘府元帥(虎側)。民國七十一年,聖母降旨「旗津孤島興乩救世,孤島建廟」,鐘家從此展開協助聖母旗津孤島興乩救世的任務,並為籌建天聖宮奔走,以求完成聖母建宮濟世之宏願。
當時國小宿舍的天聖宮列位尊神

鐘永良先生,當時任教於高雄市旗津國小。從民國七十一年聖母降旨鐘家協助聖母濟世救人開始,天聖宮的開拓史,因鐘永良先生的記錄得以流傳。陳姿蓉女士,高雄市旗津人,和鐘永良先生結為連縭。在擔任本宮乩生前,對神明之事一無所知,對聖母降旨要她協助濟世之事,深感茫然。生下一對兒女後,陳姿蓉女士的身體便出現不適,尋遍各方名醫,卻診斷不出原因。在偶然的機會下,遇見郭定金老先生,郭老先生見陳姿蓉女士,便向鐘老師解釋:「這是聖母想找乩生建廟救世,陳姿蓉女士若答應替神明服務,此病終可無藥而瘉。」此後民國七十一年,開始雕塑天上聖母金身,陳姿蓉女士隨郭老先生位於小琉球的廟宇幸山寺內殿受禁,民國七十一年農曆十月廿日聖母金身在幸山寺開光點眼。其間經歷四十九天受禁、禪修、靜靈,於該年十一月十六日清晨,由郭老先生主持,開龍門,迎接聖母出禁,成為聖母乩生。承蒙幸山寺主神廣澤尊王及主持郭定金先生大力鼎助,特入沿革,以示謝意。天上聖母正式安座於旗津國小宿舍。民國七十三年農曆三月六日,前往北港朝天宮領玉旨,賜名「天聖宮」。

當年的旗津國小宿舍外觀與熱鬧的廟會活動

聖母神光普照,香火鼎盛,香客與日俱增,因宿舍空間狹小,諸多不便,民國七十六年聖母指示「馬年遷宮,馬年建廟」。民國七十八年聖母降鑾旨示廟址所在,經聖母協助,多方奔走,成功爭取到此地。民國七十九年(馬年)農曆二月九日子時搭建臨時行宮(目前廟址)。民國九十一年﹙馬年﹚農曆六月一日,立柱動土正式進行建廟大業,同年農曆七月四日正式開工。興建過程中,鐘老師同時協助聖母濟世,建廟事務繁忙,傳道弘教,功德圓滿,修成正果,於民國九十二年農曆九月六日仙逝,歸列仙班,聖母勒封鐘永良先生為「鐘府元帥」,並在中國山東省東泰嶽領旨,鎮守天聖宮虎側神位,助聖母一臂之力以續佐聖母救世之宏願。
同年聖母旨示:「猴年入廟安座」,雖鐘老師歸列仙班,建廟工程仍持續進行,在翁國振主委,陳姿蓉女士及眾善男信女踴躍捐款下,終在民國九十三年﹙猴年﹚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完成入廟安座。民國九十六年農曆十月八日慶成謝土,完成現今本宮壯觀的廟貌。

民國79年所搭建的臨時行宮